英国多个行业及其监管部门近期陆续出台新规 注重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86scot(2017/8/1 11:54:35) 点击:
117769 回复:
0 IP:
125.* * * 广告中禁止“性别刻板印象”内容,地铁中不能用“女士们、先生们”问候乘客……从广告业到公共交通系统,英国多个行业及其监管部门近期都陆续出台新规,要求在其相关工作中,要注重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不同行业如此一致地关注这个话题,自然是因为相关投诉以及争议案例不少,但也有社会舆论认为,英国这一轮追求“性别平等”的行为似乎有点“过火”,因为多数民众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像个别媒体报道中所说的那样较真。更重要的是,性别平等的观念关键是要植根于心,而不是停留在口头约束层面。
该国广告标准局(ASA)出台新规,要求广告中杜绝“女孩长大后会成为芭蕾舞者,男孩会成为工程师”“妈妈总是在收拾房间,爸爸带孩子很差”等内容。ASA认为这样会给公众传递错误信息,加剧民众的“刻板性别印象”认识。
同样的争议在英国的公共交通领域也曾上演。伦敦交通局近期颁布新规,禁止地铁乘务员使用“女士们、先生们”这种“性别排斥”的问候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早上好”这类“性别中立”性质的问候语。新规得到了伦敦市长萨迪克·汗的高度评价,当地LGBT(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群体更是为之雀跃不已。伦敦地铁公司之所以在这看似无伤大雅的措辞上如此用心,就是担心在性别平等问题上被公众投诉。然而,在不少英国民众看来,“女士们、先生们”这种称呼方式十分正常,这种“挑刺”令人匪夷所思。有网友不客气地表示:“如果有人觉得这两个词有冒犯含义,那么他们需要的不是‘性别平等’,而是心理医生一位乘客的话说,“我宁愿伦敦地铁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持车厢清洁、准点和有效的服务上。”
另外, 在英国的一些大学,类似争议也已经出现。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今年3月,威尔士卡迪夫都会大学将34个常用单词、短语列为“禁语”,其中包括“祖先(Forefathers)”、“人类(Mankind)”等。这些词语的词根都含有“男性”这一含义,违反该“禁令”的师生有可能面临纪律处分。做出类似规定的不止卡迪夫都会大学一所学校。该事件在英国引发舆论哗然,批评人士不仅指责这项举措“毫无意义”,更指控校方侵犯言论自由。剑桥大学的学生早前抱怨说,这样做完全是在曲解文化。教育专家乔安娜·威廉姆斯指出,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本身并不带有性别歧视色彩,校方这种“一刀切”的举措无异于大搞“独裁专制”、试图控制人们的语言甚至思想,这是对莘莘学子和学者专家的莫大侮辱。
舆论认为,性别平等程度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杆,然而在某些层面上,英国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推进趋于极端化,导致各种“副作用”层出不穷。英国《每日电讯报》举例称,该国近年接受性别认同类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少年儿童人数比5年前提升数倍。有的孩子才3岁,就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性别”问题感到迷茫和忧虑。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出现这种心理障碍,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有的学校为了保持自身的“政治正确性”,往往在性别问题上大做文章,“把本属于成年人的忧虑过早地施加到了小孩子身上”。更可怕的是,诱导小孩子质疑自身性别,在该国俨然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在伦敦,当地智库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性别问题学者罗伯茨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英国不同机构推出上述规定,目的其实都是为了避免性别歧视问题恶化。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确一直存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一些行业仍然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但总体来看,英国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问题已经有了共识,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并不存在。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这样的问题被夸大,导致舆论哗然。对于这样的现象,她认为关键还是在于从教育入手,令年轻一代彻底意识到性别平等的合理性,而不是依靠各种禁令来“取缔”性别歧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