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院的到目前为止,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心脏主要瓣膜之一变窄)的患者必须等到症状变得严重才能进行瓣膜置换术。
然而,EVOLVED 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在病情早期进行手术,患者可以避免胸痛、头晕和昏厥等症状。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方法还可以减少计划外的就诊,从而减轻本已不堪重负的医疗保健系统的压力。
常见情况
主动脉瓣狭窄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据估计,65 岁以上的人中多达 10% 患有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主动脉瓣膜随着时间的推移钙质累积所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人数也会增加。
主动脉瓣(心脏的主要出口瓣膜)变窄会限制血液从心脏流向身体其他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无力,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更换主动脉瓣仍然是唯一的治疗选择,目前,许多无法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新的锁孔方法进行治疗。
随机研究
爱丁堡大学的专家着手探索早期干预会给患者带来什么不同。
EVOLVED 研究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 24 家心脏中心开展,研究对象为 224 名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但症状较轻的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 73 岁。
他们被随机分配到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早期干预的组或接受标准病情监测的组。
在早期干预组中,94% 的患者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术,从签约到手术的平均时间约为五个月。
在监测组中,手术前的平均时间为 20 个月。约 77% 的患者最终接受了手术,通常是由于他们的症状恶化。
积极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早期干预组只有 6% 的患者经历了计划外的主动脉瓣狭窄相关住院治疗,而管理组这一比例为 17%。
一年后,接受早期干预的参与者中有 20% 出现了与自身病情相关的症状。接受管理的参与者中,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38%。
研究小组报告称,两组的死亡人数相似,大多数被认为与主动脉瓣狭窄无关。
研究结果表明,应尽早为患者提供主动脉瓣干预,以防止出现症状和紧急入院。专家表示,这些发现应该会促使医生更新指南。
该研究发表在《JAMA》杂志上,由朱尔斯·索恩爵士慈善信托基金资助。